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佛教倫理學與現代社會
Buddhist Ethics and Modern Society 
開課學期
108-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歐慧峰 
課號
Phl2203 
課程識別碼
104 088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新202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0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1Phl2203_BEthic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課程分為兩個部分:一、傳統規範倫理及其依據的後設倫理;二、其在當代社會倫理議題上的運用。
第一部分涵蓋了形成佛教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以及作為後設倫理的世界觀與因果業報概念。古典規範倫理系統又分兩部分:一、作為社會倫理規範之修福概念;二、作為個人倫理之五戒(與其延伸)制度。
當代社會倫理議題運用部分,即是古典傳統思想與現代社會之間的對話。對話過程中特別注意如何因應現代社會需求,將古典倫理理論運用於現代議題上。課程的社會倫理議題,包含:死刑與墮胎;安樂死與自殺;環境倫理與動物權;財富、財產與所有權;性別認同與性向;性別平等與婦女權力;社交媒體;職場與職業倫理;毒品與藥物濫用。
課程進行方式,將包括搭配指定閱讀的講課、以及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將促成學生準備好一份從佛教觀點看當代社會倫理問題的深度報告。
 

課程目標
透過課程將達到以下目標:
一、 學生將會了解與評估古代印度歷史文化背景對於初期佛教教義產生暨流傳的影響。
二、 學生將會掌握佛教倫理觀點背後的後設倫理概念。
三、 學生將能清楚辨識宗教倫理研究中的規範性與描述性倫理學說。
四、 學生將會掌握佛教規範倫理學說的傳統表述,包括社會倫理和個人倫理。
五、 學生將能批判而有系統地運用上述知識於廣泛的當代社會倫理議題。
六、 學生將能清楚、理性且有根據地針對上述問題表達出一系列的佛教立場。
七、 學生將能對這些主題中至少一個,做出深入徹底的考察,以進行演示評估。
 
課程要求
一、課前閱讀每週指定教材。
二、參與每週課程,來培養對於佛教倫理議題的深度思考。
三、參與每週分組討論,來培養口述辯證、表達的能力。
四、以佛教倫理概念反思、探索當代社會倫理議題。
五、深入研究、分析、理解和解釋特定的現代社會倫理議題。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Harvey, P.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thics: Foundations, values and issu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哈維‧彼得 (Harvey, Peter) (2012). 《佛教倫理學導論︰基礎、價值與問題》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thics: Foundations, values and issues) (上、下冊). 上海: 古籍出版社.
 
參考書目
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1990。
李明芳《大乘佛教倫理研究》 高雄:佛光,1989。
瑪莉.塔克 (Tucker, Mary Evelyn)、威廉斯.鄧肯 (Duncan Ryuken Williams) 編,林朝成、黃國清、謝美霜譯 ,《佛教與生態學:佛教的環境倫理與環保實踐》 (Buddhism and ecolog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dharma and deeds), 臺北:法鼓出版社,2010。
薩達提沙‧哈瑪拉瓦(Saddhatissa, H) ,《佛教倫理學》 (Buddhist Ethics), 姚治華、王曉紅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聖嚴,《戒律學綱要》,台北:法鼓文化,1999。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 台北:法界出版社,2008。
王月清,《中國佛教倫理思想》,臺北:雲龍出版社,2001。
圓持編,《佛教倫理》,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張懷承,《無我與涅槃-佛家道德倫理精粹》,湖南:湖南大學,1999。
Goodman, C. (2014). Consequences of compassion: An interpretation and defense of Buddhist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ris, I. (1994). “Causation and Telos: the problem of Buddhist environmental ethics.” Journal of Buddhist Ethics, 1.
Hughes, J. (2007). Buddhist bioethics. Principles of health care ethics, 2.
Keown, D. (2005). End of life: the Buddhist view. The Lancet, 366(9489), 952-955.
Keown, D. (2013). Contemporary Buddhist Ethics. Routledge.
Keown, D. (2016). The nature of Buddhist ethics. Springer.
Mrozik, S. (2007). Virtuous Bodies: The Physical Dimensions of Morality in Buddhist Ethics (No. 1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Demand.
Saddhatissa, H. (1997). Buddhist ethics. Simon and Schuster.
Swearer, D. K. (Ed.). (1990). Ethics, wealth, and salvation: A study in Buddhist social ethics (p. 311).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Swearer, D. K. (2006). An assessment of Buddhist eco-philosophy. 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99(2), 123-137.
Tucker, M. E., & Williams, D. R. (1997). Buddhism and ecolog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dharma and deed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程參與 
20% 
 
2. 
期中考試 
20% 
 
3. 
口述報告 
30% 
 
4. 
期末考試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課程介紹) 佛教文化與思想  
第2週
9/18  佛教倫理思想 (後設倫理)  
第3週
9/25  倫理結構,善惡之辨別 (後設倫理)  
第4週
10/02  個人倫理 (五戒) (規範倫理) 
第5週
10/09  社會倫理 (人際與社會) (規範倫理) 
第6週
10/16  解脫學倫理 (出家與菩薩戒) (規範倫理) 
第7週
10/23  期中考試  
第8週
10/30  現代議題一 (死刑與墮胎)  
第9週
11/06  現代議題二 (安樂死與自殺)  
第10週
11/13  現代議題三 (環境倫理與動物權)  
第11週
11/20  現代議題四 (性別認同與性向) 
第12週
11/27  現代議題五 (性別平等與婦女權利) 
第13週
12/04  現代議題六 (社交媒體) 
第14週
12/11  現代議題七 (毒品與藥物濫用) 
第15週
12/18  口述報告一 
第16週
12/25  口述報告二 
第17週
1/01  Happy new year! 
第18週
1/8  期末考試